学校会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师,通过个别咨询、团体辅导等方式,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,如焦虑、抑郁、自我认同等。心理辅导师会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,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,学会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。
1、泰林教育
2、杰龙教育
3、清直教育
4、直利教育
5、育未来教育
6、精英教育
7、护航教育
8、旭阳教育
9、立禾教育
10、弘扬教育
以上不分先后,均来自网络。
你家孩子的“叛逆”,根源问题藏在这里
你是否遇到孩子不听话,总是和你对着干?你是否遇到孩子行为怪异,老想着标新立异?你是否遇到孩子嫌你啰嗦,动不动就歇斯底里发泄情绪?
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讲,孩子的成长有两个叛逆期:
第一个叛逆期发生在三岁左右,这个阶段很容易被父母忽略,只是感觉,孩子好像不听话了,明明“不行”,偏偏什么都想自己做。
第二个叛逆期,大家都比较熟悉,就是青春期了,这个时期的孩子,大家眼里看到的叛逆得比较厉害的孩子,闹起来也更凶,家长也是非常头疼。但是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孩子的“叛逆”,有的放矢地去引导,让孩子的“叛逆”成为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助力。
孩子的“叛逆”都是“多巴胺”惹的祸。青春期时,人的大脑中运用多巴胺的神经回路异常活跃与敏感,多巴胺水平的升高会让青少年感到自己在活着,也会让他们只专注于积极的回报,而不去注意或不重视可能存在的风险与不利。
也就是说孩子会比较追求注重“自我存在感”,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:
1.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冲动,他们会不经周密思考就采取行动。换句话说就是,一时兴起的某个想法会让少年们片刻不停地采取行动。
2.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成为“瘾君子”。所有具有成瘾性的行为都与多巴胺的释放有关。青少年们不仅喜欢新鲜的尝试,而且对事物更容易产生强烈的多巴胺反应。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些青春期的孩子会如此沉迷漫画、小说、网络游戏甚至抽烟等。
3.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形成“超理性”(hyperrationality)思维。“超理性”(hyperrationality)思维指的是青少年的思维非常刻板而实际,看不到大局,只关注某种状况的具体事实,却遗漏那些事实发生的背景或环境。
针对孩子“叛逆”具体行为特征,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健康的引导?
1.尊重孩子,多引导少训斥。
在“叛逆期”年龄段的青少年是自我观念的成形,思想的启发阶段,最容易受影响,也最需要他人对自己的认同与支持。尊重孩子,与他们平等对话,不要老拿他们的缺点说事,动不动与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,其实,家长越是尊重孩子,孩子就会越自尊,越会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,以更加赢得别人的尊重。对于孩子的坏品行、坏习惯等,家长不必要委婉,但也不可采用训斥的方式,而是要平等而又严肃地与他谈话,指出其危害性,要求其改正,并订出一些惩罚措施。
2.在沟通中多观察并保持冷静。
沟通有很多方式,父母如果一直沉浸在作为孩子爸妈而焦急担忧的角色里沟通,多少会偏离理智的方式,所以先认真审视一下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方式是否有什么问题?以硬制硬是对叛逆孩子最失败的教育方法,急躁解决不了问题,不要脾气一急就开始对孩子打骂,我们可以试着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叛逆问题,以商量的方式去解决问题,营造平和的感情氛围,让沟通更顺畅与有效。
3.帮助孩子做自我评价,找到问题。
其实在现实社会中,我们与孩子最大的矛盾就是他们的学习,我们会很大程度地认为是“叛逆”造成孩子不专注于学业。这时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完成正确客观的自我评价,和他一起分析学习成绩、学习态度、刻苦程度、时间效率、行为习惯等,找出问题,这个过程要一起共同完成,不夸大也不妄自菲薄。家长也应该转变观念,正确对待孩子的现状,即使结果不理想,也不应沮丧,要善于发现孩子们其它长处,在鼓励中尽量让他们各方面全面发展。
4.学会放手,让孩子切身地体验“后果”。
孩子总把父母说的话总当成耳边风,这时就应该让孩子去体验,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,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体会“自作自受”的滋味,让孩子吸取教训。在早些年,每个家庭都有很多孩子,父母又忙于生计,无暇顾及,但那时的孩子往往把自己管理得很好,因为他们尝到了体验的“后果”,反而懂得敬畏。被紧紧拽在手中的孩子也是痛苦的,“叛逆”期的可怕性也将成倍增长,学会放手,给彼此都松松绑。
孩子叛逆、厌学问题,是家庭的大问题,父母不会解决、不及时解决,危害一辈子!但是我们要以一种正确客观的态度去对待,更要以持之以恒的科学方法去解决,逞一时之快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教育不了孩子的。
教育目标:教育目标体系帮助问题青少年,从“纠偏”到“赋能”的递进,最终达成个体社会化与自我实现的统一。心理重建与人格完善。(1)纠正认知偏差(如自我否定、极端思维),调整非理性信念;(2)增强情绪管理能力,降低焦虑、抑郁等负面情绪对行为的影响,识别并重构负面思维模式,培养积极心态;(3)重塑健康人格,发展责任感、同理心等核心品质,避免反社会倾向。(4)修复家庭系统,改善亲子沟通模式。
行为规范与社会适应:(1)军事化训练强化纪律意识,建立规律作息和健康生活习惯;(2)规则教育与情境模拟,改善攻击性,修正逃学、*、沉迷网络等不良行为,强化法治意识;(3)提升社交技能,改善与家庭、同伴的关系,建立正向人际支持系统;(4)增强抗压能力,帮助青少年应对学业、家庭矛盾等现实挑战。
学习动机与能力恢复:(1)激发内在学习动力,结合兴趣点设计个性化学习方案(如项目式学习、情境教学);(2)补足知识断层,通过分层教学、同伴互助提升学业基础。价值观与道德培育。(1)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强化集体意识、诚信观念与社会责任感;(2)德育实践(如志愿服务)内化道德判断能力,避免价值迷失。
Copyright © 2016-2023 taskeasy.net All rights reserved. 陕ICP备2023019183号
本站文章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,如有侵权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